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最新消息 navigate_next 大師講座
20240509
八十箱故宮文物的遷移故事: 一個身歷者談文物的抗日南遷與內戰遷臺

 

   在坐滿聽眾的臺大文學院會議室,莊靈先生感慨萬千的說道:不知何年何月,「三希帖」才能重新聚首?!

 

    莊靈口中的「三希帖」是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與王珣「伯遠帖」,因被乾隆皇帝珍藏於「三希堂」而得名。目前,「三希」中的「中秋帖」和「伯遠帖」收藏於北京故宮,而「快雪時晴帖」則藏於台北故宮。為什麼原本收藏一起的中國古代書帖,如今卻南北分離,相隔千里?這段「三希」離散的故事,要從民國22年(1933年)北京故宮第一批文物南遷說起。

 

主持人沈冬教授(右)

 

    莊靈的父親---莊尚嚴(1899-1980),正是時稱北平故宮的第一批八十箱南遷文物的負責人。民國27年(1938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第二年,莊靈在南遷文物的落腳地貴陽出生,童年時期便跟著家人因父親護送南遷文物而輾轉播遷於中國西南、東南等地。可以說,莊靈目睹與親歷了故宮文物南遷的過程,並在文物遷臺後一起與父親、家人,先後居住在文物借存的臺中糖廠倉庫外圍和臺中霧峰北溝山麓,被稱為「北溝故宮」的家屬宿舍。

 

莊靈先生(站立者)

 

    莊尚嚴先生,字莊嚴,號穆陵。對日抗戰期間任職於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經歷文獻館科長、古物館第一科科長。護送故宮南遷文物輾轉於貴州貴陽、安順,四川巴縣期間,分別擔任過北平故宮駐黔辦事處、駐安順辦事處和駐巴縣辦事處的主任一職。內戰爆發後,奉命護送第一批故宮文物遷臺,經歷了故宮文物從臺中糖廠、北溝庫房,最後遷移到外雙溪臺北故宮現址的所有歷程。

 

    根據莊靈先生的介紹,其父親珍藏著一部《華嚴洞圖卷》是當時的故宮同人與藝文人士以書畫、文字的形式,清楚地紀錄抗戰期間故宮文物與故宮人的一段特殊因緣際遇。值得一提的是,莊尚嚴與北平故宮院長馬衡之間的師生兼長官部屬情誼,以及此後一留大陸、一在臺灣,從此天各一方,分別承擔起兩地故宮文物的保護工作,代表了兩岸故宮文物與同人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遭逢際遇。

 

莊靈夫婦與來賓、聽眾合影

 

    關於故宮文物南遷的更多內容,可參閱莊靈先生編著的《故宮文物南遷時代憶往》一書。本次演講由臺大現代中華文明研究中心和渡海文學與文化課程共同主辦。

 

文/許育嘉(臺大現代中華文明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