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最新消息 navigate_next 大師講座
20231003
梅家玲教授談《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

 

 

                      

                       座談會現場

 

        臺灣大學現代中華文明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與時報文化合作規劃的「渡越/Crossing」書系首部成果出版了。20239月由本中心主任、臺大中文系特聘教授梅家玲所撰寫的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成為「渡越/Crossing」書系的第一部書籍。

 

    「渡越/Crossing」書系成立的宗旨在於提供一個多方「渡越」的知識交流平臺,不僅關注不同文明之間的越界協商,更著重於中華文明與臺灣的交會對話,而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一書的出版,即是本中心推動「渡越/Crossing」書系的首部成果,作者梅家玲以二十世紀中期以降的兩岸為背景,探討現代中國文學在臺灣經過「文學渡海」後的轉折與新變。

 

   2023927日,本書作者梅家玲教授與臺大外文系、中文系、歷史系、政治系與音樂所等多位學者舉辦了一場新書座談。座談會中,梅家玲教授談及構成本書的撰寫緣由乃是因於三個歷時十五年的偶然事件,而「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則是本書問題意識的出發點。梅教授指出,本書的寫作還有一個現實的關懷,即面對近年去中國化的氛圍,如何思考臺灣文學的中國元素問題。為此,梅教授說,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衍生出臺灣與「中國文學」及「臺灣文學」的多重複雜關係。在臺灣主體意識日益鮮明的今天,與其順應「去中國化」的時勢潮流,去批判,或否定過去臺灣文學裡的中國元素,不如進一步思考是什麼力量,促成了文學渡海之後的台灣轉向?其間產生了怎樣的轉化與創新?我們該如何超越政治,回歸文學,重新思考、評價這一場跨越了海峽中線的文學之路?

 

       新書座談會由臺大歷史系甘懷真教授主持,並邀請了臺大外文系廖咸浩教授作為主要與談人,廖教授針對「言文合一」的迷思,以及文學史撰寫如何超越民族國家侷限等兩個議題,回應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一書中涉及「文變」與「世變」兩個概念所衍生出來的問題。廖教授指出,從語言文字的發展來看,「言」(口語)與「文」(書面語)之間本來就會發展出不同的層次,例如閩南語的文讀與白讀。強迫文言合一的結果,就有可能造成語文政策的偏差,如近年取消國文教學中文言文的主張,就是忽視了文言文與語體文之間的不同層次關係,而完全否定了文言文在當代語文學習中可以扮演的角色。

 

        關於文學史的議題,梅家玲教授在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一書中以黃得時的《臺灣文學史》與臺靜農生前未出版的《中國文學史》為例,提出同樣寫就於40年代的兩本文學史都展現了突破歐西國家文學史的框架。作為回應,廖咸浩教授進一步指出,現代民族國家要求文學史撰寫符合公民認同與文化認同的疊合,也就是近年「反離散」主張所提出的同化主義。所以,文學史如何超越民族國家的侷限?就是要肯定離散與多元文化的價值,要打破公民認同與文化認同在文學史撰寫上被強制疊合的同化主義趨勢。